从女性社区到全民平台:小红书“含男量”攀升的背后逻辑

从曾经的女性内容社区,到如今吸引大量男性用户和创作者,小红书的用户构成悄然发生转变。男性用户占比从不足10%增长到30%,这一现象不仅关乎用户群体的扩展,更折射出小红书商业模式的进化与多元化。在这场用户性别结构的变化中,小红书是如何打破刻板印象、吸引男性参与的?以下五个关键点揭示了这一趋势背后的逻辑。

1. 内容扩展:从“闺蜜”到“兄弟”

小红书的社区氛围和内容种类在近几年逐渐多元化,从曾经以美妆、穿搭为主的女性话题,拓展到更广泛的兴趣领域,包括数码、运动、游戏、汽车、美食等男性喜爱的内容。例如,李诞的直播带货,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吸引了女性观众,同时也让男性用户感受到了不同于传统电商直播的轻松氛围。

2. 消费场景:男性种草力正在觉醒

尽管“男性购买力不如狗”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但男性在游戏、数码、汽车等领域的消费能力相当惊人。小红书通过平台影响力,不断渗透这些消费领域。例如,雷军用一杯石榴汁推广自家榨汁机,成功吸引了数码迷的注意;而汽车品牌的入驻则让男性用户逐渐将小红书视为获取信息和决策的场所。

3. 优质创作者入驻:内容多样化的关键

随着更多男性创作者涌入,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更加多元化。男性用户不仅是内容消费者,也逐渐成为内容生产者。在运动健身、数码评测、厨艺分享等领域,男性创作者的加入为平台注入了新活力。郭晶晶推荐全棉时代,李诞调侃式带货,进一步模糊了传统性别标签,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互动。

4. 商业化升级:赢得男性大甲方的青睐

小红书一直以“种草”闻名,从KOL推荐到素人分享,成功打通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闭环。随着男性用户占比的提升,小红书加速吸引与男性消费相关的大品牌入驻。从数码产品到运动装备,再到烟酒行业,男性消费的广告主开始将小红书视为重要的营销阵地。这种广告客户的扩展,不仅为小红书带来更多商业机会,也进一步增强了平台对男性用户的吸引力。

5. 社区氛围:从女性友好到全民平台

小红书原本以女性社区著称,其友好、真实、分享的社区文化是核心优势。如今,在保持原有氛围的基础上,小红书以包容的态度迎接男性用户。从郭晶晶的亲和推荐到李诞的“电子闺蜜”角色,小红书让男性用户也能在平台上找到归属感。社区氛围的成功转型,是其用户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流量红利趋于消失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红书的这一进化为其他内容社区提供了借鉴:抓住用户需求的变化,构建多元化的社区生态,是平台持续发展的关键。

Tweet

小红书的多元化进化之路

从女性社区到全民平台,小红书以内容多样化、用户结构调整和商业化升级,实现了对男性用户的吸引与转化。这一转型不仅扩大了平台的用户基数,也让其商业价值进一步提升。